2022年,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顺利召开,节点特殊,意义重大。基金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严格将“两法一条例”(《慈善法》、《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准则,认真履行基金会章程规定的职责和义务,切实做到依法办会,自觉遵守慈善政策法规。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省民政厅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等各有关单位的支持下,通过全体理事、监事和全会同志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全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度目标计划顺利完成。现将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和2023年工作要点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全面完成各项目标计划
1.收入。全省完成募资教育慈善款物共计4.16亿元,为年度总目标4亿元的104%;全年接收捐赠过账资金、物资17365.38万元,为年度过账收入目标计划1.5亿元的115.8%,其中资金10110.9万元、物资7254.48万元。大额捐赠主要有:贵州昌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捐赠资金500万元;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捐赠资金200万元;铜仁伟才学校捐赠资金275.79万元;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捐赠资金200万元;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捐赠资金234.7万元;深圳市荷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捐赠物资价值824.44万元;北京新信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捐赠物资价值3090.4万元;北京盛歌浩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捐赠物资价值1904.5万元;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捐赠资金1000万元;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捐赠资金1000万元;佛山市慈善会捐赠资金1000万元;山东明日之星教育基金会捐赠物资价值1125.64万元;黔西南州晴隆安宝煤矿有限公司300万元;贞丰县慈善总会捐赠资金100万元;贵州爱童视力保健服务有限公司捐赠物资价值288.2万元;“1017”教育系统公募活动募集资金1595.79万元;99公益日网络募集资金311.22万元等。
2.支出。全年完成过账捐赠支出13214.88万元,占上年总收入1.29亿元的102.4%,超额完成法律规定的支出比例,其中支出资金5960.41万元、物资7254.47万元,捐赠支出资金和物资主要用于各级各类师生资助、救助和奖励等2234.92万元,受益师生共计8975人;用于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备设施、教育教学器材、食堂设备、图书配置等资金8531.21万元,惠及全省1028所学校;用于学校基础建设和维护维修资金1237.42万元,惠及全省学校19所;用于开展篮球、比赛、艺术交流、培训、研学、近视眼防控讲座等教育教学活动32场,资助资金451.74万元,惠及全省1190所学校;用于学生膳食营养改善资金663.3万元,惠及全省346所学校;用于疫情防控物资捐赠74.79万元,惠及遵义市、云岩区等12所学校;用于开展乡村音体美舞蹈教育资金21.5万元,惠及农村学生308人。
3.社会组织等级提升至5A级。经过申请参加并顺利通过省民政厅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的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成功获得5A级社会组织称号,超额完成今年年初制定的“基金会社会组织等级要从3A级提升至4A级的年度目标”,是目前贵州省教育系统唯一的一家5A级公募基金会,并于12月2日参加省民政厅组织召开的授牌仪式,正式获得5A级社会组织等级证书。
4.对16个县开展乡村振兴结对帮扶。根据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动员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和《省民政厅关于引导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要求,我会及时作出安排部署,做到“五个第一”,即:第一时间学习传达会议和《通知》精神,第一时间向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汇报,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第一时间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第一时间举行结对帮扶签约仪式。8月11日,在省教育厅隆重召开“全省教育系统乡村振兴结对帮扶签约仪式暨教育慈善募捐大会”,并与关岭县、赫章县、从江县等16个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县和重点推进县建立结对帮扶联系并签署帮扶协议,确定每县帮扶教育慈善资金和物资不少于500万元,16个县总计帮扶8000万元。这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卢雍政同志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并为此作出重要批示。12月6日,罗润生理事长还受邀参加了省民政厅组织召开的“贵州省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结对帮扶集中签约仪式”并作代表发言。
5.完成两次理事会议。基金会分别在2月18日和12月20日召开了2022年的两次理事会议,研究审议了基金会重大工作事项,完成了《章程》规定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的要求。
6.按季度进行收支信息公示。为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升社会公信力,基金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按季度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对捐赠收支信息进行公示公开,依法依规开展信息披露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监督。
7.党的建设。2022年,基金会党支部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的有关规定和流程,顺利完成了2名预备党员转正。同时,在上级党委的支持帮助下又发展了2名预备党员和2名入党积极分子,现已按计划完成阶段性培训学习任务。由于工作突出,有特色、有亮点,基金会党支部被命名为“全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同时配合街道办成立毓秀街道国贸置业大厦楼宇党委,由基金会资助部部长薛晨珊同志担任楼宇党委书记。
8.完成门户网站新建。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日常工作需求,结合我会实际委托专门的科技公司完成网络了门户网站的新建工作,打造具有工作动态、通知公告、信息公开、公益项目、专项基金等基础信息发布与在线捐款、求助咨询相结合的网络公益平台,有效加强与社会爱心人士、师生群体的互动和信息宣传。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党的建设,筑牢政治堡垒。推动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抓好一切工作的政治保障。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紧紧抓住加强党的建设不松手,高度重视抓好管党治党、从严治党工作。基金会党支部着力抓好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支委会制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推动我会工作迈上新台阶。通过党员同志参与教育慈善项目具体执行管理,与毓秀街道党工委、国贸置业大厦楼宇党委、省统计局第六党支部、龙井社区居委会等开展共筑共建,联合开展学生慰问、救灾、教育帮扶等工作,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效衔接,相互融合,共同推进。
2.加大募资力度,拓展慈善资源。整合慈善资源,努力汇聚社会各界爱心力量是开展教育慈善工作的重点,基金会始终把募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千方百计筹集慈善资金和物资。一是在8月11日召开的签约仪式暨教育慈善募捐大会上,我们组织动员了21家爱心企业和个人现场举牌捐赠资金和物资总额2.2亿元;二是积极争取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移动公益基金会国字号基金会和北京、山东、南京、深圳等省外社会组织教育慈善项目总资金近1.5亿元;三是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公募活动,层层动员、广泛号召,倡议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1017”爱心日活动和“99公益日”网络募捐,共募集资金2000万元;四是在省民政厅的帮助下及时与广东省心智家园慈善基金会建立了粤黔两地社会组织协作帮扶机制,积极争取广东方面的教育慈善项目和资金支持;五是帮助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搭建募资平台,在部份市(州)、县(市、区)设立教育专项基金,今年与全省各县(市、区)政府、教育局、学校和爱心企业新设立的教育专项基金共24个,募资额超过4000万元。
3.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和规范内部管理,是推动基金会科学、高效运行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基金会服务能力的基础保障。一是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我们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以《章程》为核心,通过对标等级评估各项指标,新建和修订了《监事会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证章管理制度》、《资助管理办法》、《档案管理制度》、《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内部规章制度,为基金会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坚持每周一工作例会制度、每月“主题党日”政治学习制度,加强理论武装,强化业务学习,着力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胜任本职工作;三是认真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基金会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大额项目及时向厅党组、厅领导请示汇报,向理事大会报告审议,确保基金会各项工作不偏离全省教育工作主要方向;四是坚持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制度。定期召开理事长办公会、秘书长办公会和部长办公会,集中讨论重点工作、难点工作和日常管理等方面问题,确保民主集中、科学决策。
4.加强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基金会将宣传工作与资金募集紧密结合,以宣传推动募资,着力扩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通过宣传让社会各界更全面的了解我会情况并积极参与做教育慈善工作。一是重大信息、重要工作通过在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慈善组织网等渠道进行发布,着力提升省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社会公信力;二是通过省内各大新闻媒体、报刊、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大力宣传捐资助学信息,传递正能量,扩大社会影响;三是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官网、地方新闻媒体对基金会开展的帮扶工作、教育慈善项目进行宣传报道,促进项目有序实施;四是积极参加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慈善联合会、省慈善总会等有关单位组织的座谈会、培训班、研讨会、推介会,加强工作交流,推广慈善品牌。
5.强化项目监督,确保发挥实效。加强督查督办,加大项目监督检查,是推动教育慈善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工作落到实处的有效措施。一是各部门在每周一次工作例会总结前一周工作,查找不足、讨论难点,梳理下周重点工作,作出周密的安排,确保各项工作和各个教育慈善项目有序推进;二是按照募资情况建立工作台帐,整理项目清单,主动对接爱心企业和个人,定期回访受赠单位和受助师生,详细掌握各项目进展情况,确保教育慈善项目落实到位;三是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理事长、秘书长、各部长各司其职,包片负责,责任到人,着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形成合力,推动工作。如对校友“月捐计划”、“1017公募活动”、“99公益日”募捐等项目和各县教育专项基金,我们实行部长包片包校责任制,对工作重点县、难点县按照“一人一县、一人多校”的原则指导督促、跟踪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是加大调研检查力度,理事长、秘书长多次率队陪同爱心企业家赴结对帮扶县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基层学校和师生需求情况,检查督促项目执行,确保项目实效。
6.服务教育大局,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慈善公益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支持社会发展的最神圣的使命。今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的统一安排部署,聚焦农村学校发展和乡村师生相关问题,重点开展了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工作,捐资助学项目积极向乡村振兴重点推进县和夯实基础县,尤其是向边远山区困难、移民搬迁安置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倾斜,资助农村困难师生和支持农村学校建设。截至12月,基金会已在结对帮扶的16个县开展了“书”送未来计划、点亮生命计划、励志筑梦计划、启智润心计划等10多个教育慈善项目,捐赠到位资金和物资7000万元。我会组织在全省实施的“书”送未来计划5664.5万元和争取到的励耕计划(特困教师资助、走教教师资助)3318万元、滋蕙计划1038万元、润雨计划1291万元等项目重点支持乡村教育振兴,项目覆盖了全省50个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县和重点推进县,直接资助15170名学生、3474名教师和842所学校,为推动乡村教育振兴贡献了重要力量。
(三)存在问题
1.募资困难,造血功能不足,由于经济形式不景气,受疫情影响,基金会募集教育慈善资金和物资的难度仍然很大。
2.供需矛盾严峻,全省教育需求量很大,募集总量远远不能满足基层需求。
二、2023年工作要点
(一)计划全省募集教育慈善款物4.5亿元,基金会预计完成过账收入资金和物资2亿元,其中重点做好“1017公募活动”和“99公益日”网络募捐。
(二)全年完成捐赠支出1.21亿元及以上,确保完成2022年过账收入1.74亿元的70%以上。
(三)完成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对基金会的2022年度检查及审计工作。
(四)完成对16个结对帮扶县的帮扶目标任务和收官总结工作。
(五)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加强政治学习,注重党员培养,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二十大中关于教育工作和慈善工作重要论述贯穿到基金会实际工作,指导全会各项工作开展。
(六)完成召开至少两次理事会议。
(七)按季度对捐资助学信息进行公示公开。
(八)加强宣传工作,做好网站的管理和维护,切实发挥平台的各项功能和重要作用。